服务热线:13467568288(金总)

环保行业,环保动态,环保周报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净源环保周报】环保行业第一期快讯

发布时间:2018-10-29 10:33:09 点击量:6178
一、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保护部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用3年时间使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明显见效,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根据实施方案明确的治理目标:
       到2018年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高于90%,基本实现长制久清。
       到2019年年底,其他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显著提高。到2020年年底达到90%以上。
       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城市建成区尽早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水体出现黑臭反弹的原因包括:控源截污不到位,管网建设历史欠账多,水体被人为拆分整治,水体、管网等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不到位等。
       实施方案明确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的技术路线和治理工程要求。强调严格考核问责,城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制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部门责任清单、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对于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实施方案指出要强化监督检查,生态环境部与住房城乡建设部每年开展一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加强监管,按照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实行“拉条挂账,逐个销号”式管理。

二、科技部出台意见助力治污攻坚 
       科学技术部日前印发《关于科技创新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动力的重要作用。
       《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科技创新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在创新体系构建、基地平台布局、人才队伍建设、生态环保科技产业、环境治理模式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和能力提升。
       围绕相关目标,《意见》提出了8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科技创新供给。三是聚焦重大区域环境问题开展科技集成与示范。四是大力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产业。五是统筹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建设。六是壮大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人才队伍。七是探索环境科技创新与政策管理创新协同机制。八是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治理。
       此外,《意见》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强化目标考核,切实落实各项任务措施;加强科技创新污染防治攻坚、重大成果和成功经验宣传。

三、住建部正式发文:取消施工许可证资金到位证明、施工合同备案。废止《建筑节能审查》 
       2018年10月10日住建部官网接连发布三份通知: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修改《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修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决定、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修改和废止有关文件的决定。大调整《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废止《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建科〔2004〕174号)和《关于认真做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宣贯、实施及监督工作的通知》(建标函〔2005〕121号)。
       此几份通知是直接响应2018年6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清理各类证明事项,年底前先行取消申请施工许可证时需提交的资金到位证明等一批证明事项和2018年5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33号)中提出的取消施工合同备案、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等事项。建筑业迎来大变革!!

四、住建部 生态环境部:《关于加快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通知》 
       日前,住建部和生态环境保护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通知,通知提到,农村生活污水就近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500立方米/天(m3/d)以上规模(含500m/d)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可参照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原则上适用于处理规模在500m3/d以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管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确定具体处理规模标准。

五、啃下大气治污硬骨头 新《行动方案》不再以“严”取胜
       近日出台的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左右。
       为了保证实现下降“双3%”的目标,《行动方案》提出了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炉窑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等16个“主要任务”,并建立了详细的管理清单和进程时间表。特别是要求坚决杜绝“散乱污”项目建设和已取缔的“散乱污”企业异地转移、死灰复燃等。
       生态环境部还持续进行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工作,重点也是“小散乱污”企业,查处了廊坊、保定等地应淘汰的燃煤锅炉未拆除,工业企业未安装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等问题。
       《行动方案》将把高排放行业错峰生产作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刘友宾说,总体考虑是基于污染排放绩效水平实行差别化管理,进一步增强错峰生产调控的精准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企业主动开展深度治理,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蓝天白云。
       据《行动方案》,2018年10月底前,京津冀及周边的“2+26”城市要完成散煤替代362万户。

六、环保市场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环保市场是政策驱动型市场。
       对于环保行业来说,“政治正确”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在环境保护方面指引的方向,要为人民服务,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结合政治论述,以及最近的具体政策表现,我们可以得出几个基本结论:
       1、生态文明是千年大计,环境就是民生,这些足以表明中央的态度:未来的环境保护只会越来越严格,环保督查也绝对不会是一阵风,而会成为常态制度。
       2、越关乎民众利益、与群众联系密切、更显性化的环境问题和环境市场越容易引发政府重视。比如环卫、危废、环境监测、黑臭水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治理等市场势必会受到更多关注。
       3、从最基本的人民利益出发,环境治理的广泛性和均等化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让更多的人享受基本的环保服务。
       4、在满足基本环境需求的同时,基于发展的需求提升,也是一个方向。尤其对于广大城市,在存量基础上的标准提高,会催生新的产业机会。
       5、因为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所以必须强调人民的参与,促进人民的参与。需要民众参与、有利于民众参与的市场也将得到更多关注。比如垃圾分类,不仅仅基于后端垃圾处理处置的需求,也基于对民众参与的满足与促进,与社会建设融合,未来会持续受到关注。
       6 、当前的环境保护主要在于末端治理,随着国家的日益重视和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产业的模式也应该随之调整。千年大计,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厉行节约和回收利用是践行之路。在这个思想道路的指导下,环境产业未来发展的模式改变具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 强化源头管理。这个不仅指垃圾分类,更主要是指对垃圾生产的控制。对于人来说,就是要提倡绿色生活包括绿色消费方式,从源头上降低垃圾的产生。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要求工业企业真正重视绿色生产,从生产端就开始考虑如何控制垃圾产生,以及产品使用后的回收利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节能降耗。
       ② 强调回收利用。在源头管理和污染治理之外,对于有回收利用价值、经济合算的废弃物,强调进行回收利用,以实现对世界资源的节约和现时原料的补充。
       ③ 价值观念转变。回收利用是将废弃物重新赋予价值,此外,我们还可以直接挖掘环境本身的价值,将环境效果价值显性化。基于政治或政策的推动,上述的行业机会存在理论上的可能。但具体在实践中,还需要环保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市场。
       因为环境治理效果日益得到重视,未来,技术的作用将日益显著,综合服务会成为趋势。资本不再包吃天下,而或与具有独特技术能力的企业进行战略联合。对于中小环境企业来说,生存乃至发展的根本不是拉关系、傍大款,而是拥有生身立命的独特优势。对于大佬们来说,平台化或许不只是设想,而是一个可以看见的机会。
       近十年狂热的市场红利期已经逐渐过去,理性发展、稳扎稳打将是主流价值。竞争会在热点领域继续激烈,大鱼吃小鱼并购持续进行,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随着市场的成熟逐步加剧。规范有序,不要迷恋规模扩张,保持良好现金流,多练内功,夯实核心竞争力,任何时候都是发展王道。

七、环保企业“融资难”问题求解
       “环保行业发展受限,一说起来就是‘缺资金’,大部分环保企业普遍采用传统的金融模式融资,对市场兴起的绿色金融工具并不了解,金融和实体行业之间长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日前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举办的“2018中国绿色创新大会”(下称“绿创大会”)上,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院长史英哲指出。
       根据国际经验,全社会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达2%-3%时,才足以支撑环境质量改善。而按照最近一次公布,2016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仅为9220亿元,尽管比2001年增长6.9倍,却不到当年GDP占比的1.3%。
       “融资难”在一定程度上出于客观因素,例如因政府大规模调整PPP政策,大批环保类PPP项目被叫停,直接导致参与项目的企业无法继续融资;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严格清理非标业务以防范风险,导致包括环保在内、以民营为主的行业融资成本飙升等。同时,也要正视行业自身隐患,如一些环保企业过度抢占PPP项目,通过非标金融工具开展了大量债务融资,无形中提高负债率;环保行业中小企业居多,财务实力普遍较弱,金融环境一旦收紧,容易陷入危机等。
       “不得不承认,过去环保企业的融资视野普遍‘短视’。如讲到绿色金融,很多环保企业首先问,贴息能给多少个点?能给多少补偿或优惠?长此以往,有可能极大干扰市场价值要素,并非真正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史英哲建议,企业需打破眼前局限,吸收更新、更丰富的融资方式,如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碳金融等“后发力量”。
       回归企业本身,行业应尽快告别无序、冒进式扩张,把握自身内功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

八、乡村振兴战略机遇重重 农村环保市场大有可为
       2018年7月17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已于近期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短板,而农村的环保问题更是“短板中的短板”。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包含几个大的方面的内容:农村居民层面,供水、污水、水源地治理,固废环卫以及能源方面的光伏、散煤替代等问题;农业层面,如化肥、农药的减量化、畜禽粪污的治理、秸秆“五料化”、节水灌溉以及耕地的修复等。
       2016年建制镇个数为1.81万个、乡个数为1.09万个,从趋势上,建制镇逐渐增加、乡逐渐减少。截至2015年底,我国仍有40%的建制村没有垃圾收集处理设施,78%的建制村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依然突出。38%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未划定保护区(或保护范围),49%未规范设施警示标志,一些地方农村饮用水水源存在安全隐患。
       分析估算,乡镇的污水管网市场空间最大,约为1232亿元、312亿元;建制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装置市场规模分别为398亿元、218亿元,乡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装置市场规模分别为75亿元、82亿元。
       结合现实情况,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可以采用分布式,并结合工艺可靠稳定、运行费用少、操作和原理简单等原则。若以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方式估算,预计农村污水市场空间在1470亿元左右。

九、市场规模达3998亿 水污染治理行业前景看好 
       当前,水污染防治力度得到加强,水污染问题有了明显改善。水污染治理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11年,我国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规模以上企业有185个,到了2017年就已达到406个,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00%。
       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不断刺激下,2016年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500亿元,2017年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市场规模在3998亿元左右。
       国家各项政策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对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处理企业面临更多挑战。例如2017年6月27日《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通过,自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后,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带来了更多挑战。
主要有以下四点:
       1、污水处理将受排污许可制度约束;
       2、污泥处理要符合国家标准;
       3、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4、违法排污的处罚金额大幅提高。
       总之,新的水污染防治法实施后,污水处理企业在达标排放、在线监测及污泥处理方面将面临新的要求及挑战,如不能有效满足法律的要求,相应的环境法律风险则会加大。

十、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多种商业模式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其中无机污染物占比83%,工业发达地区污染相对严重。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重污染企业用地点位超标率为36%,固废集中处置场地点位超标率为21%,采矿区点位超标率为33%。重污染企业及工业废弃用地土壤点位超标率最高,分别为36.3%和34.9%。采矿区、工业园区、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采油区、污水灌溉区、干线公路两侧土壤点位超标率均超过20%。
中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地方政府土地开发需求逐步增长,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前十省市预估会有100亿左右的配套资金。2016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为42.09亿元,2017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增长至151.45亿元。预计2018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达270亿元。预计到了2024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接近860亿元。
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内企业数量统计分析
       据统计2016年,我国土壤修复相关产业的企业数量达到了2000家,而2017年,这一数目增加至了2800家,预计未来企业数量及规模都将进一步扩大。
多种商业模式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从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前景来看,BOT 模式具有更加灵活的资金融通方法,同时对土壤修复企业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而随着国内 PPP 模式的来临,修复产业的 PPP 模式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思路,以“特许经营、购买服务和股权投资”三种方式的政企合作能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并通过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的投入,让社会资本融合到修复产业中,是未来我国积极探索的盈利模式。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